

團隊名稱:浙江工商大學食品口腔加工與感官科學研究所
研究領域/擅長方向:食品感官實驗心理學物理學、消費嗜好與行為學、智能感知技術(電子舌、電子鼻、質構儀等)、味覺分子細胞生物學、分子感官科學、食品口腔加工。

1. 基本情況
浙江工商大學食品口腔加工與感官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Food Oral Processing and Sensory Science)是目前國內唯一、國際上為數不多的專注于食品口腔行為和食品感官感知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專業中心。研究所現有教職工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5人,博士3人;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50余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于消費者導向的食品感官研究、食品感官實驗心理物理學研究、感官細胞生物學研究、食品智能感知技術研究和食品口腔加工研究。
2.優勢介紹
浙江工商大學食品口腔加工與感官科學研究所是國內最早成立食品感官實驗室的單位之一,推動并召開了國內“第一屆(2006)、第三屆(2014)、第五屆(2021)中國食品感官科學學術研討會”,承辦了“第二屆亞洲感官與消費者研究研討會”(2016)。與美國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 成立“食品感官科學聯合實驗室”,與英國北方8校聯盟合作,建立(中英)飲食行為與喜好聯合虛擬研究中心,與英國利茲大學成立“食品口腔加工聯合實驗室”,作為召集人單位促成國際食品口腔加工學會的成立,并牽頭制定國際吞咽障礙者膳食質構標準。
基于消費者導向的食品感官研究:以消費者體驗為導向,以現代化人工感官評價技術為手段,以消費嗜好感官風味輪為基礎,從靜態和動態兩個維度,建立適用于不同食品類別的科學感官評價體系,剖析影響消費者喜好的驅動因子,探索食品感官屬性互作量化規律及對消費者情緒和行為反應的影響。
食品感官實驗心理物理學研究:基于標準化和數字化的味覺感受評價技術,以韋伯定律、費希納定律和史蒂文斯定律為基礎,對單一味覺的實驗心理物理學規律進行拓展,探究多元味覺刺激并存時不同味覺間增強、抑制等相互作用的規律及機制。
感官細胞生物學研究:基于味覺受體異源表達、味覺類器官培養、味覺受體表達細胞系及味覺組織切片原位檢測,結合鈣離子成像技術搭建的體外味覺評價檢測平臺,探究味覺交互作用及味覺細胞發育調控機制,探索糖醇、醬油、煙氣等真實樣品體系的體外細胞評價方法與技術。
食品智能感知技術研究:通過傳感器模擬人的感覺器官,結合多元統計學和計算機技術模擬人的大腦,研制開發多頻脈沖電子舌(味覺仿生)、金屬氧化物膜傳感器/離子遷移電子鼻(嗅覺仿生)、仿生咀嚼質構儀(口感仿生)等系列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高仿生感官分析儀器及其應用技術。
食品口腔加工研究:以研究食品與人體相互作用為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通過食品物理學、口腔生理學、感官心理學、大腦神經科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揭示飲食過程中的食物結構變化、物化性質變化和由此產生的生理、感官、心理響應。

先后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航天科技項目、公安部科技項目等一批國家和省部級項目。通過相關項目的研究和實施,發表了一批高水平的論文,授權了多件國家發明專利,合作制定了多項食品感官標準,在食品感官分析與智能感官、口腔加工、甜味受體表達、化學感官等領域達到國內領先。

食品口腔加工與感官科學研究所擁有食品感官實驗室、智能感官實驗室、優選感官評價小組、以及感官分析相關的大量先進設備(包括電子舌、電子鼻、質構儀、ICP-MS、流變儀、粘度拉伸儀、METTLER TOLEDO滴定儀、ITC滴定儀、DSC微量熱儀、GC-MS、LC-MS等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