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av黄色免费在线_成人免费福利片_亚洲一区二区伦理

技術資料

智能感官 | 利用電子舌分析熱加工酸肉滋味特征
酸肉是我國西南地區(qū)傣族、侗族、苗族、藏族等少數(shù)民族為延長肉制品貯藏期,通過在新鮮肉中添加鹽、米粉等輔料,利用微生物進行厭氧發(fā)酵制成的一類地方特色發(fā)酵肉制品。本研究利用電子舌技術對不同加熱處理條件下4 種酸肉的滋味品質(zhì)進行測定及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CA)確定酸肉滋味品質(zhì)整體結構,使用判別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對4種酸肉進行定性判別分析。
一、材料與方法
材料
酸肉樣品信息如表1所示。
智能感官-利用電子舌分析熱加工酸肉滋味特征1
方法
?樣品前處理
清除酸肉表面輔料后,分別經(jīng)微波、蒸制、油炸及烤制4 種熱加工處理,對照組不經(jīng)任何熱處理。用編號A、B、C、D分別代表苗族酸肉、傣族酸肉、辣椒酸肉和小米酸肉,1、2、3、4分別代表微波、蒸制、油炸和烤制4 種加熱方式,根據(jù)4 種酸肉經(jīng)不同加熱處理,分別對其進行編號。
?電子舌測定
對樣品的酸、苦、澀、咸、甜、鮮味及鮮味豐富性等基本味進行數(shù)字化測定。
二、結果與分析
4種酸肉經(jīng)不同加熱處理后的滋味及其相關性分析
采用電子舌的6個傳感器分別測定16種樣品的酸味、苦味、澀味、鮮味、咸味、甜味及鮮味豐富性7組滋味指標,結果如表3所示。
智能感官-利用電子舌分析熱加工酸肉滋味特征2
由表4可知:酸肉經(jīng)加熱處理后各滋味間存在一定相關性,酸味與苦味存在極顯著負相關性(P<0.01),酸味與澀味存在極顯著正相關性(P<0.01),酸味與鮮味存在顯著負相關性(P<0.05),隨酸味的增加,澀味增大,苦味及鮮味減少;苦味與甜味存在顯著負相關性(P<0.05),隨苦味增加,甜味減少;澀味與甜味存在極顯著正相關性(P<0.01),澀味與鮮味豐富性存在顯著負相關性(P<0.05),隨澀味增加,甜味顯著增加,鮮味豐富性顯著減少;鮮味與甜味、鮮味豐富性均存在顯著正相關性(P<0.05);甜味與鮮味豐富性存在極顯著正相關性(P<0.01)。
4種酸肉經(jīng)不同加熱處理后的電子舌滋味特征雷達圖
智能感官-利用電子舌分析熱加工酸肉滋味特征3
雷達圖可間接反映樣品間各指標的差異性,對4種酸肉經(jīng)不同加熱處理后的電子舌滋味響應值作雷達圖進行分析。由圖1可知:不同加熱處理酸肉對傳感器均有響應作用,不同加熱處理的苗族酸肉在酸味、苦味、咸味及鮮味豐富性上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微波處理苗族酸肉的酸味、澀味、鮮味值及鮮味豐富性最高,而咸味、甜味、苦味值最低,蒸制處理苗族酸肉的酸味值、鮮味豐富性最低,而苦味、咸味、甜味值最高,油炸處理的苗族酸肉澀味、鮮味值最低。傣族酸肉、辣椒酸肉及小米酸肉分別經(jīng)微波加熱處理后,電子舌滋味響應值基本一致,均表現(xiàn)為微波處理酸肉酸味、澀味、鮮味、咸味值最高,苦味、甜味值最低。
4種酸肉經(jīng)不同加熱處理后電子舌滋味指標的差異性分析
根據(jù)實驗室前期加熱方式對酸肉營養(yǎng)成分影響的研究結果,選擇酸肉加熱方式為微波,分析4 種酸肉經(jīng)微波加熱處理后電子舌響應值間的差異性,同理,選擇苗族酸肉為考察對象,分析4 種加熱方式苗族酸肉電子舌響應值間的差異性。
智能感官-利用電子舌分析熱加工酸肉滋味特征4
由表5可知,從酸肉分類角度分析可知,苗族酸肉的酸味值(絕對值,下同)低于傣族酸肉、辣椒酸肉和小米酸肉,其中辣椒酸肉酸味值最高,酸味最強;辣椒酸肉苦味值最高,且顯著高于傣族酸肉及小米酸肉(P<0.05),而苗族酸肉次之;4 種酸肉的澀味、鮮味、咸味、甜味及鮮味豐富性無顯著差異。從加熱方式的角度分析可知,不同加熱方式對苗族酸肉滋味品質(zhì)的影響較顯著,微波加熱處理苗族酸肉酸味、苦味、澀味及甜味值最高,咸味、鮮味值最低;蒸制處理的苗族酸肉鮮味值最高,酸味、苦味、澀味及甜味值最低;油炸處理的苗族酸肉鮮味豐富性最高;烤制處理的苗族酸肉咸味值最高,鮮味豐富性最低。
4種酸肉經(jīng)不同加熱處理后電子舌滋味的PCA
智能感官-利用電子舌分析熱加工酸肉滋味特征5
對16 個酸肉樣品電子舌滋味品質(zhì)進行PCA,對經(jīng)不同加熱處理4 種酸肉的電子舌滋味品質(zhì)進行差異性分析。由表6可知,加熱處理后4 種酸肉各滋味品質(zhì)主要集中在前3個主成分,其總方差貢獻率為89.521%,主成分1的方差貢獻率為70.018%,主要包括酸味、苦味及澀味信息,主成分2的方差貢獻率為15.542%,主要包括咸味、鮮味信息,主成分3的方差貢獻率為3.961%,主要包括甜味及鮮味豐富性信息,說明3 個綜合變量可反映絕大部分信息。
智能感官-利用電子舌分析熱加工酸肉滋味特征6
以主成分1、2、3為指標繪制主成分3D因子載荷圖。由圖2可知,第1、2主成分主要由酸肉的特征性滋味(酸味、苦味、咸味)指標組成,第3主成分主要由酸肉的非特征性滋味(甜味、鮮味豐富性)指標組成。
4 種酸肉經(jīng)不同加熱處理后電子舌滋味品質(zhì)的差異性分析
4 種酸肉經(jīng)不同加熱處理后其滋味品質(zhì)存在一定差異,根據(jù)電子舌對酸肉不同滋味傳感器的響應值,采用PCA將16 個樣品進行區(qū)分。由圖3可知,主成分1與主成分2的累積貢獻率為98.32%,圖中不同點之間的距離代表樣品間的差異性大小,距離越近,說明樣品間差異越小。同種酸肉烤制處理較其他處理的酸肉分布在橫軸左側(cè),且不同酸肉之間差異顯著。
智能感官-利用電子舌分析熱加工酸肉滋味特征7
對4 種酸肉的滋味品質(zhì)進行判別分析,由圖4可知,判別因子的總貢獻率為93.31%,樣品間的離散度距離減小,對同種酸肉的聚類效果好,可明顯將4 種酸肉區(qū)分開。綜合圖3~4可知,在對經(jīng)不同加熱處理后4 種酸肉進行分類時,DFA優(yōu)于PCA,可更好地區(qū)分不同種類酸肉。
4種酸肉經(jīng)不同加熱處理后電子舌滋味品質(zhì)的CA
智能感官-利用電子舌分析熱加工酸肉滋味特征8
以4 種酸肉分別經(jīng)微波、蒸制、油炸、烤制4 種加熱方式處理后電子舌的平均響應值進行SPSS聚類分析,采用最短距離法對16 個酸肉樣品進行CA,獲得CA樹狀圖。由圖5可知,酸肉種類及加熱處理方式均為4 種,因此可將16 個樣品簡單分為4 類,第1類包括小米酸肉、苗族酸肉分別經(jīng)微波、蒸制、油炸、烤制加熱處理后的8 個樣品及微波加熱處理傣族酸肉(A1、A2、A3、A4、B1、D1、D2、D3、D4),第2類包括經(jīng)油炸、烤制及蒸制處理的傣族酸肉(B2、B3、B4),第3類為微波處理辣椒酸肉(C1),第4類為經(jīng)油炸、烤制及蒸制后的辣椒酸肉(C2、C3、C4),辣椒酸肉明顯區(qū)別于其他酸肉。
智能感官-利用電子舌分析熱加工酸肉滋味特征9
根據(jù)圖5的聚類分析結果,將16 個樣品分為4 類,對聚為一類的樣品電子舌各滋味響應值進行差異性分析。由表7可知,4 類酸肉的電子舌滋味品質(zhì)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第1、2類酸肉的苦味顯著高于其他類別酸肉(P<0.05),第2類酸肉的鮮味顯著高于其他類別酸肉、咸味顯著高于第3、4類酸肉,酸味、澀味、甜味及鮮味豐富性顯著低于其他類別酸肉(P<0.05),第3類酸肉的酸味、甜味及鮮味豐富性顯著高于其他類別酸肉,苦味、鮮味及咸味顯著低于其他類別酸肉(P<0.05),第4類酸肉的澀味顯著高于第1、2類酸肉(P<0.05)。第1類與第2類、第3類與第4類酸肉的苦味、咸味均無顯著差異,第3類與第4類酸肉的澀味、鮮味和甜味均無顯著差異。
三、結 論
將電子舌對味覺感受器的敏感性與統(tǒng)計學相結合,分析16 種酸肉樣品電子舌滋味品質(zhì)的整體結構差異性,結果表明:不同酸肉樣品各滋味品質(zhì)間有顯著差異(P<0.05),16 種酸肉樣品經(jīng)聚類分析分為4 類,苗族酸肉、小米酸肉及微波處理傣族酸肉為一類,經(jīng)蒸制、油炸、烤制后的傣族酸肉為一類,微波處理辣椒酸肉為一類,經(jīng)蒸制、油炸、烤制的辣椒酸肉為一類;比較不同加熱方式及不同種類酸肉電子舌滋味的差異性,分析酸肉滋味品質(zhì)主成分;同時對4 種酸肉經(jīng)不同加熱處理后的電子舌滋味品質(zhì)進行DFA,通過比較可得,DFA對不同加熱處理4 種酸肉的區(qū)分能力優(yōu)于PCA。電子舌在對酸肉及其加熱方式的區(qū)分上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參考文獻:吳慧琳,李苗云,朱瑤迪,趙改名,郝云鵬,肖康,任宏榮,孫靈霞.利用電子舌分析熱加工酸肉滋味特征[J].肉類研究,2019,33(12):39-44.
提醒: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yè)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采取行動,因此導致的損失,本運營方不負責。如文章涉及侵權或不愿我平臺發(fā)布,請聯(lián)系處理。
“感知網(wǎng)”,專注打造國內(nèi)專門從事人工+智能感官分析服務的平臺。愿為院校、政府機構、食品、化妝品、藥品等行業(yè)企業(yè),提供更加全面的多元化、定制化服務。愿我們攜手并肩,共同助推感官評價的落地應用!

手機:13210910866(微信同號) 郵箱:service@esensmart.com
感官評定
感官評定
  • 關注微信

  • 聯(lián)系電話

      13210910866
  • 郵箱

      service@esensmart.com
Top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