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塊面包放入嘴中。當你放進嘴里的時候,作為感官信息的收集者,你的舌頭和鼻子都會立刻開始“行動”。
首先,遍布在舌頭表面的味蕾會讓我們的大腦立刻分辨出面包的口味是酸甜苦咸中的哪一種或幾種。
同時,面包的芳香物質通過后咽部送入鼻腔,鼻腔將感知到的感官信息也傳遞給大腦。這些感受到的信息結合在一起就是我們所說的“面包的味道”。
我們的大腦在通過集合感覺器官(視覺,味覺,觸覺,嗅覺和聽覺)所收集到的信息,并結合我們品嘗同類面包時的過往體驗以及感受到的愉悅程度來判斷面包是否好吃。
當然,隨著消費需求的多樣性,大眾消費者對于面包的不再僅限于面包的“味道”,越來越多人對于面包的“口感和體驗”有了更多的要求。比如,新鮮烘烤出來的法棍在口感上更加酥脆等等。這無疑對面包“好吃”的定義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1.整體飽滿,兩端可以往上翹(尤其是兩端做了造型的),但是中間部位除特殊造型外,都應該是平直的。
2.法棍看著挺大,但是拿起來很輕,因為內部結構呈“蜂窩狀”,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氣孔,氣孔不能太小、太密集,否則面包會特別干。氣孔也不能太大,一般如果出現一個非常大的氣孔的話,大概率這個法棒表面是不平的。
口感
1. 外表脆、內里柔軟且具有韌性。
2. 進行咀嚼時,能明顯感覺到有阻力,且可咀嚼時間較長。
3. 細細品味法棒,應該能感受到層次感,具備小麥香味、咸味、焦香味、甜味等基礎味道。
氣味
法棒一般是用最基礎的材料制作而成,成形后的小麥香氣是非常濃郁的,且整體氣味富有層次。
1.如何了解“好吃”的面包
我們對于面包的感知是一個基于我們“五官”的復雜機制。即便我們可以通過儀器得到較為精準的產品數據,但是幾乎沒有儀器可以完全模擬我們人類感知面包的復雜過程。因此,在基于精密儀器分析結果的同時,通過我們的感官分析技術,才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消費者所說的“好吃的面包”的定義。
從另外一方面,我們通過收集人類的感官數據包括其喜好想法,我們才可以了解消費者在現實生活中對于產品最真實的感受和反饋。在“數據化”理解產品的同時,我們通過收集和積累消費人群對產品的認知和喜好,進而可以推斷出符合某類特定人群所最喜愛的產品類型/口味,更好的幫助產品的研發。
2.如何描述一個“好吃”的面包
在面包的世界里,面包的描述詞可以有很多,人們可以自由添加,并且它會隨著經驗的增長而日趨豐富。然而,感官分析的詞匯庫是從大家所達成共識的術語中所選擇出來的。

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整理
參考文章:
1.樂斯福集團LESAFFRE,這個“秘密武器”讓你更了解面包,還不趕緊收藏?
2.東京烘焙職業人,技術干貨|基礎法棍入門,整形手法一文搞定,超強圖文攻略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