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木香來源于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具“香氣蜜”的特性,是唐宋時期主要的舶來熏香奢侈品之一。在《神農本草經》、《新修本草》及《香譜》等典籍中記載,木香入藥用可“主邪氣,避毒疫瘟鬼,強志,主淋露……”,入香用可“療毒腫,消惡氣……”。現代研究表明,萜烯和內酯組分是木香類藥材的核心藥效組分,其中又以木香烴內酯和去氫木香內酯為主,在精油中具有明顯的富集效應。目前,與木香類藥材相關的科學研究及應用也多以木香烴內酯和去氫木香內酯為主體進行新型制劑的開發及藥理藥效學研究,尚未有科學研究闡釋其香用、藥用的物質基礎關系,也未能充分體現木香傳統的香、藥兩用優勢。
基于對木香精油質量評價的研究,本實驗以木香精油為研究對象,通過感官評價、電子鼻、GC-MS,偏最小二乘法-判別分析(PLSDA)、主成分分析(PCA)等儀器方法檢測分析木香精油中的主要香氣物質基礎,并根據相關標準,對木香精油的旋光度、折光指數、相對密度和混溶度進行測定。
01 材料與方法
1.1 原料與試劑
木香飲片、無水硫酸鈉、甲醇、乙醇、乙醚、蒸餾水(20℃時的折光指數為1.3330)。
1.2 儀器與設備
AIT-N1200型電子鼻、Agilent7890A-5975C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AgilentGC-MSD工作站,ZDHW型調溫電熱套、萬分之一電子天平、BXG-2型圓盤旋光儀、WYA-2WAJ型阿貝折光儀。
1.3 木香精油的制備與處理
將木香飲片粉碎處理過2號篩,參考《中國藥典》2020年版IV部通則中揮發油測定法,置于揮發油提取裝置中,加入8倍量水,振搖混合,加熱提取8h,吸取油層,5000rpm離心5min,加入適量無水硫酸鈉,于冰箱靜置過夜后,吸取上層精油,并以4℃保存,各批次均平行制備3份精油。
將木香飲片提取精油后,按照以下方法進行下一步處理:
香氣正常的木香精油樣品T1:取300μl木香精油,30℃水浴10min;
香氣損失的木香精油樣品T2:取300μl木香精油,70℃恒溫密閉水浴加熱72h,取出冷卻至室溫后,30℃水浴10min。
1.4 感官評價
吸取T1、T2樣品各20μl滴在試香紙上,評價人員嗅聞不同批次的T1、T2樣品,并參考標準GB/T12312-2012感官分析味覺敏感度的測定方法,采用成對比較檢驗法,判斷樣品氣味的強弱,每對樣品共計評價3次,并對評價結果進行單邊檢驗,判斷樣品差異是否具有顯著性。
1.5 電子鼻檢測
分別取20μlT1、T2樣品于4ml頂空進樣瓶中,30℃水浴25min后,采用AIT-N1200型電子鼻對樣品進行檢測。檢測條件為:氣體進樣流量600ml/min,傳感器清洗時間120s,采樣時間間隔1s,測試時間60s,樣品平行測定3次。電子鼻傳感器對應的敏感成分見表1。以采樣時間為橫坐標,響應信號值(G/G0)為縱坐標,得到8根傳感器在60s內的響應值變化,取56-59s處穩定曲線數據進行分析。

1.6 GC-MS香氣成分定性分析
吸取20μl木香精油于2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至刻度線,渦旋混勻,過0.45μm微孔濾膜,4℃下保存待檢。
02 結果與討論
2.1 感官評價結果
感官評價共計納入19位身體健康、不吸煙、不酗酒、嗅覺感受器正常的評價人員。評價人員在無異常氣味的潔凈實驗環境中,對T1、T2樣品香氣成分的強弱進行兩兩比較。19位評價人員均認為T1、T2樣品香氣強弱存在差異,其中14位評價人員三次評價后均認為T1氣味強于T2,參考標準GBT12312-2012進行單邊檢驗,p≤0.05,表明經處理后精油的香氣成分存在損失,即木香精油的香氣損失實驗成功。
2.2 電子鼻檢測結果
采用WiMuster軟件進行雷達圖的繪制與PCA分析。雷達圖表明木香精油氣味來源為:氮氧化合物、醇類、短鏈烷烴類等,見圖1A。PCA分析表明不同批次木香精油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經處理后T1、T2樣品存在差異,但不顯著,見圖1B。為進一步探究木香精油特殊香氣成分的可能化合物來源,將原始數據導入SIMCA14.1軟件,對不同批次T1、T2樣品進行PLS-DA分析,并結合感官評價分析,將VIP>1傳感器所代表的敏感成分視作評價人員所感知的精油特殊香氣差異成分來源,見圖2,可知木香精油的香氣成分的主要來源為:醇、芳香成分(萜類、烯類、酯類等)、短鏈烷烴類,并采用GC-MS進行進一步的定性分析。


2.3 GC-MS分析結果
通過與NIST14.L數據庫進行質譜匹配,并在相同色譜條件下與Adams和NIST數據庫中記錄的保留指數值進行比較,篩選T1、T2樣品差異成分,確定了木香精油香氣成分。
關鍵差異香氣成分見表2,總相對含量為37.72±3.24%,去氫木香內酯相對含量(%)≥21.33%。


03 結論
本實驗通過加熱處理的方式建立了木香精油的香氣損失模型,并通過感官評價及電子鼻檢測驗證該模型的成功。隨后采用GC-MS儀器將木香精油的香氣損失模型樣品與同批正常的木香精油樣品進行了具體成分對比分析,從而得到木香精油的主要香氣物質。
參考文獻:趙淋仙,徐純藝,周瑋玲,等.基于感官評價及電子鼻結合GC-MS技術的木香精油香氣成分分析[J].中藥與臨床,2023,14(0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