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av黄色免费在线_成人免费福利片_亚洲一区二区伦理

 首頁 > 最新動態 > 行業動態  >  感官行業資訊周報第1期

最新動態

感官行業資訊周報第1期
發布日期:2024-11-11    新聞來源: 感知網
核心提示: 搬磚仔們好呀~我是食品伙伴網旗下感官服務事業部的嘉心餅老師,從本周開始,嘉心餅將在每周一的下午為大家帶來上周的資訊周報,陪伴大家開啟新一周的搬磚生活。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觀看上周的資訊周報吧~
 
 
感官動態

1.1 行業動態


1.1.1 山西食協與醋企聚力食醋標準體系建設,《調味品(食醋)感官品評導則》發布實施
近日,山西省食品工業協會公眾號發布一條關于感官標準的信息,即: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批準了《調味品(醬油)感官品評導則》(T/CNFIA 213-2024)、《調味品(食醋)感官品評導則》(T/CNFIA214-2024)、《干純(低糖)黃酒》(T/CNFIA217-2024)三項團體標準,予以公告。《調味品(食醋)感官品評導則》文件規定了調味品(食醋)感官品評導則的環境條件、設施用具、人員基本要求、品評規范,并表明此文件適用于調味品(食醋)感官的特征與質量評價。有需要的小伙伴可自行下載觀看。
新聞來源:山西省食品工業協會

1.1.2 參編征集丨《肉制品 午餐肉罐頭的感官評價》團體標準
CSTM感知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于2024年10月正式立項了《肉制品 午餐肉罐頭的感官評價》團體標準。為提升感知標準的專業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現誠邀相關單位共同參與標準編制工作,并為標準編制提供必要的支持。有意向者可與其聯系哦~
新聞來源:感知分析標準化

1.1.3 《情緒護膚化妝品開發和技術評價指南》團體標準正式頒布
情緒護膚已成為化妝品行業的新焦點。由上海盛評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參編起草的團體標準情緒護膚化妝品開發和技術評價指南于11月11日實施,該標準涵蓋了情緒護膚化妝品的術語定義、設計理念、基本原則、產品設計要點以及評價方法,為情緒護膚化妝品的研發提供了全面的指導。
新聞來源:盛評

1.1.4 2024嘉士伯中國品酒師特訓營暨第二屆嘉士伯中國品評技能大賽正式開賽
11月4日,2024嘉士伯中國品酒師特訓營暨第二屆嘉士伯中國品評技能大賽在重慶正式開賽。來自嘉士伯中國27家工廠的115名品評人員共同爭奪本屆大賽榮譽,活動為期4天。本屆培訓班在形式及內容上進行了創新,包括延長培訓時長,注重學員間互動與經驗分享;加強對新增的三個聚焦品評能力穩定性和復合風味物質敏感力題型的訓練;大幅增加啤酒風格鑒別內容占比,提升學員對多品類啤酒認識,順應當前產品多元化發展趨勢;注重實際生產過程中各環節問題排查與解決方案,提升工作效率等。
新聞來源:啤酒科技

1.1.5 質量創新,企業“質”勝法寶--2024年熊貓乳品集團“質量月”活動圓滿收官
為響應全國第47個質量月,熊貓乳品集團于2024年9-10月,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以“厚植質量創新,共筑食品安全”為主題的質量月活動。熊貓乳品注重食品安全的同時,更重視產品感官品質。借著產品感官評價比賽,參與者們實踐感官評價的理論知識,科學客觀地評價產品感官品質,提升對產品感官變化的敏銳度,為產品優化提升積淀寶貴經驗。
新聞來源:熊貓乳品集團

1.1.6 “科學新突破”:科學家開發科學代理模型,打破傳統食品行業的風味合成壁壘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生黃騰昊和其所在團隊,引入了一種新型的科學代理模型,為食品風味的研究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他們首先引入了一個新穎的數據集——foodpuzzle。這個數據集包含了 978 種食品項目和 1766 種風味分子的資料,為模型的訓練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這些資料來源于一個包含風味分子詳細信息的綜合數據庫——flavordb。在模型的構建過程中,團隊成員們充分發揮了人工智能的優勢,將上下文學習與檢索增強技術集成到模型中,使其能夠在海量的數據中快速準確地找到與食品風味相關的信息。 
新聞來源:閃電記聞

1.2 培訓會議


1.2.1 五糧液參加第四屆風味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11月4-7日,第四屆風味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新西蘭奧克蘭召開。來自全球的34所高校及單位,近百位風味化學領域的專家及學者分享風味領域最新研究成果。五糧液在會議上作《利用大體積進樣在線捕集-氣相色譜-串聯質譜(LVI-GC-MS/MS)直接分析白酒中酚類化合物及其在不同香型白酒中的香氣貢獻》《通過多重鑒定和風味感官技術研究糧食蒸餾香氣及其對五糧液原酒的貢獻》學術匯報,以科學語言講述中國白酒風味故事。
新聞來源:酒業報道

1.2.2 啟食品風味探索之旅,譜風味科學創新華章——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風味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正式成立
11月3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風味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成立會暨食品風味科學前瞻論壇在重慶市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風味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劉源教授當選主任委員,江南大學鐘芳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吳繼紅教授、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田懷香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周琦研究員、渤海大學劉登勇教授當選副主任委員,北京工商大學孫金沅教授當選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本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風味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的正式成立。
新聞來源: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

1.2.3 第一輪會議通知 | 第二屆 GERSTEL “談風論味”風味感知與創新學術年會即將在遵義市舉行
11月21日,GERSTEL即將在貴州遵義市舉辦第二屆 “談風論味”風味感知與創新學術年會。此次學術年會旨在探討白酒、食品飲料等領域中的風味感知科學和創新技術,聚集業內專家學者,分享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行業趨勢。此次會議繼續邀請來自江南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頂級專家共同參與,涵蓋多個精彩報告。
新聞來源:哲斯泰 GERSTEL

1.2.4 【感官聚焦】消費者洞察:從感官測試到市場應用線上專題培訓圓滿結束!
2024年11月1日,由食品伙伴網主辦的【消費者洞察:從感官測試到市場應用】培訓班圓滿結班。學員們齊聚線上,共同進行感官知識的學習與提升!11月1日下午13:30-17:30 進行【消費者洞察:從感官測試到市場應用】的第一部分線上培訓。夏老師講解了消費者研究的發展及研究新元素、消費者主觀偏好及情緒測量方法理論及應用,給學員們全面介紹了消費者測試的基礎內容、偏好&喜好檢驗的試驗設計及數據分析等干貨知識,并與學員們及時交流,解決答疑。雖然課程結束,但感官學習仍在路上,請大家持續關注食品伙伴網感官技術服務中心的活動動態。
新聞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

1.2.5 G35本年度最后一次感官培訓開班在即!火熱報名持續中
感官作為一門學科它不僅解決了一般理化分析不能解決的生理感受問題,同時更結合了心理學、統計學、及感官神經系統科學等 使數據更直觀、可靠、科學。2024年11月14日-11月15日(周四-周五)盛評檢測將開展G35感官評價培訓,各位評價員小伙伴趕快報名,趕上今年提升技能的最后一次培訓!
新聞來源:盛評

1.2.6 咖啡培訓丨11月SCA感官初中級
2024年11月16.17.23日,大喜咖啡培訓工作室將于北京市朝陽區東村文創園H03棟底商舉辦SCA感官初中級課程。該課程適用于咖啡館主、想建立咖啡感官、烘焙師及咖啡師等人群,培養學員們的感官分析能力。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味覺、感知和理解概論/生理和感官特征/識別咖啡中的感官特質/三角杯測/建立、營造杯測會活動及核心感官設備。
新聞來源:大喜咖啡培訓工作室

1.2.7 廣州校區 | 11月16日開課,SCA咖啡感官初中級認證
鉑瀾咖啡學院將于11月16-19日進行為期4天的咖啡感官課程,其SCA咖啡感官初中級主要參考SCA Sensory Skills Foundation & Intermediate大綱和考試標準,分為初級和中級兩個部分,建議學員循序漸進,從初級開始再過渡到中級的學習。
新聞來源:鉑瀾咖啡學院

1.2.8 通知公告 | 關于開展白酒三級和四級品酒師培訓(仁懷)的通知
為酒業發展服務,培養壯大人才隊伍,在中國酒業協會的指導下,仁懷市育匠職業培訓學校和北京中酒薈萃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究決定開展白酒四級和三級品酒師的培訓及考核工作。培訓將于2024年11月21-24日進行,培訓地點為仁懷,具體地址另行通知。有需要的品酒師們抓緊報名吧!
新聞來源:中國酒業協會CADA
 
 
 
趨勢分析

2.1 大食物觀 | 創新驅動下的新式茶飲產業可持續發展:歷程、挑戰與展望
近年來,隨著原葉茶在現制茶飲中的廣泛應用,新式茶飲品牌不斷挖掘出多品類優質茶原料,推動了新式茶飲的標準化、多元化、健康化和國際化發展。據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新式茶飲市場規模達到3333.8億元,并有望在2025年進一步增長至3749.3億元,部分新式茶飲品牌向著“萬店”規模沖擊,行業正處于蓬勃發展期。
新聞來源:中國茶葉加工

2.2 首發 | Innova發布2025全球食品飲料十大趨勢,來劃明年重點!
11月8日,FBIF食品飲料創新公眾號發布了Innova市場洞察公開的2025年全球食品飲料十大趨勢。根據Innova最新的全球消費者調研顯示,全球58%的消費者在選擇食品飲料時,優先考慮產品及成分的品質。在Innova 2025全球食品飲料十大趨勢中,風味創想位于趨勢第三。報告指出,在產品創新中,創意和趣味愈發重要。在最新的Innova全球消費者調研中,全球超過一半的消費者對嘗試風味融合感興趣,37%的消費者會在社交媒體上關注熱門的食品飲料趨勢。Innova調研顯示,有43%的消費者表示正在尋找能為其提供終極放縱體驗的“瘋狂創新” 。由此可見,產品風味的創新仍是當下及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各品牌們仍要不斷創新,以滿足消費者對于口味的追求。
新聞來源:FBIF食品飲料創新
 
 

 
科學研究
 

3.1 感官技術

3.1.1 發酵|通過調控模型驅動的工業發酵過程關鍵參數優化提升小曲清香型白酒品質

小曲清香型白酒(XQB)釀造從傳統生產過渡到自動化生產后,面臨著白酒中主要風味物質含量低、高度酒含量高的挑戰。該研究在優化糖化發酵劑用量的同時,對傳統車間(TW)和自動化車間(AW)的環境因素和酒醅微生物進行了研究并發現,經過優化,當糖化起始菌調整為 6.1%的產酯酵母、8.3%的中高溫大曲和 5.8‰的小曲時,總酸含量為 0.58 g/L。此外,總酯含量達到 1.09 g/L,高醇含量降至 1.85 g/L,明顯低于優化前的 3.37 g/L。這一優化實現了 “減少雜質,提高質量”,從而提高了白酒的整體質量。
新聞來源:發酵與健康

3.1.2 Food Chemistry: X文章:基于代謝組學和分子感官科學,探討不同茶葉品種對六安瓜片茶品質的影響

安徽農業大學茶樹生物學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利用分子感官科學和代謝組學技術,分析了“安徽1號”(AH1)、“群天中”(QTZ)和“舒茶”(SCZ)三個不同茶葉品種的LAGP茶的質量。結果表明,AH1具有濃郁的花香和最強烈的鮮味,而QTZ具有明顯的烘烤香氣和醇厚的口感。由于茶多酚含量高,游離氨基酸含量低,因此,SCZ具有熟玉米般的香氣,苦味和澀味最高。該研究還確定了12種關鍵的芳香活性化合物,其中反式- β -離子酮和2-乙基-3,5-二甲基吡嗪分別對花香和烘焙香味貢獻最大。該項研究結果為選育優質LAGP茶品種,穩定其品質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新聞來源:食品風味化學與感官分析

3.1.3 Food Chem | 廣陳皮:感官+代謝組學揭示廣陳皮不同年份的風味特征

2024年,華中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在Food Chemistry雜志上發表了題為“Flavor characterization of 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 (Citrus reticulata ‘Chachiensis’) with different aging years via sensory and metabolomic approaches”的研究型論文。該團隊通過將感官評價與風味組學分析方法相結合,評估了不同年份廣陳皮(GCP )的風味屬性與揮發物和類黃酮特征之間的相關性。最后得出結論:陳化過程中GCP茶液香氣和口感均有所提升。通過風味分析和RF模型,確定了GCP中的24種氣味物質,其中7種構成了其基本香氣特征。重組香氣模型指出,4種化合物是GCP的特征香氣,而2種影響了陳化時間的感知。此外,NN模型可根據代謝物預測樣品的真實陳化年份,有助于監測GCP摻假。
新聞來源:Yolen 學術

3.1.4 Food Chemistry│基于代謝組學和高通量測序表征正常和感官缺陷諾鄧火腿的代謝產物和微生物群落組成

為了深入了解火腿感官缺陷的形成機理,云南農業大學Zhou Nannan等學者們對正常火腿和感官缺陷火腿的代謝物和微生物群落組成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微生物的過度積累可能會導致蛋白質的過度水解,使小分子代謝物通過代謝途徑進一步影響感官缺陷火腿。與感官缺陷火腿組相比,正常火腿組風味氨基酸的含量下降,而異棕櫚酸、異丁酸和苯乳酸等有機酸的含量顯著增加。與火腿感官缺陷密切相關的小分子物質的主要形成途徑是氨基酸代謝、TCA 循環、嘌呤代謝和嘧啶代謝。
新聞來源:國家肉品中心

3.1.5 嗅你人生——不同生命周期的蘇格蘭人和巴基斯坦人對氣味重要性認知的變化研究

 Piotr Sorokowski等學者探究了不同生命周期的蘇格蘭人和巴基斯坦人對氣味重要性認知的變化。結果表明,兒童對嗅覺有很好的感知能力,尤其在病原體和危險規避、食欲與食物攝入量以及親子關系方面,他們往往比成人更能理解和表達氣味的重要性。同時,味的重要性和感知與嗅覺能力相關,而嗅覺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在20歲之前,通過識別測試評估的嗅覺能力通常稍差,可能歸因于他們在經驗和認知發展上的不足。當步入中老年后,人們會經歷嗅覺敏感度的自然減退,這一現象與衰老過程中嗅覺功能的下降密切相關。
總而言之,嗅覺能力的變化貫穿人的一生,從青澀的青春期到成熟的中老年,它的變化不僅影響著我們對氣味的感知,也塑造著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新聞來源:感官與消費科學

3.1.6 不同初加工方式對咖啡豆感官特性的影響

肖客等研究學者采用人工感官評測與電子鼻相結合的方法,探究不同初加工方式對咖啡豆感官特性的影響。研究發現, 人工感官評分整體偏差較小,說明咖啡的整體感官質量較穩定。然而,電子鼻的檢測結果卻不同。在初處理過程中的干燥過程和發酵時間的不同會導致咖啡內的生物堿、綠原酸、有機酸和總酚等化合物種類和含量上產生差異性,這些差異直接影響了咖啡的風味,致使同種類型的處理方法產生了完全不同的電子感官特性。這證明相較于人工評測,電子感官分析可以更有效的對咖啡種類進行區分。
新聞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

3.2 智能感官


3.2.1 技術前沿 | 中國農科院畜醫所優質功能畜產品創新團隊揭示脂質對牛肉風味形成的重要作用

風味是影響肉品消費的重要因素,脂質是形成風味的主要前體物質,但目前對影響牛肉風味形成的脂質分子仍然缺乏系統研究。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優質功能畜產品創新團隊在脂質與牛肉風味形成關系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揭示了影響牛肉風味形成的關鍵脂質分子,為基于脂質設計的畜禽肉風味提升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為牛肉風味品質調控提供了新思路。結果顯示,牛肉熱處理后甘油三酯、磷脂酰膽堿和磷脂酰乙醇胺發生裂解,裂解產物甘油一酯、溶血磷脂酰膽堿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的含量升高,結合不飽和脂肪酸鏈的TG(16:0_18:1_18:1)、TG(16:0_18:1_18:2)、PC(16:1e_20:4)、PC(18:2e_18:2)和PE(16:1e_20:4)對牛肉風味化合物的產生具有重要貢獻;C18:1、C18:2、C18:3和C20:4等游離的不飽和脂肪酸能直接氧化裂解,這些氧化裂解產物是形成牛肉中己醛、壬醛、(E)-2- 辛烯醛、(E, E)-2,4-癸二烯醛等風味物質的關鍵底物。
新聞來源:國家畜牧科技創新聯盟

3.2.2 電子舌和電子鼻用于研究傳統發酵肉減鹽策略對發酵風味品質的影響

發酵肉制品的風味形成受到鹽的顯著影響。在這項研究中,利用電子舌和電子鼻、氣相色譜-質譜法和液相色譜-質譜法的風味分析方法,探討了鹽含量對發酵肉風味形成的影響。電子鼻和電子舌的實驗結果表明,在低鹽條件下這些香味化合物的快速積累被認為是發酵肉產品整體風味增強的關鍵因素之一,低鹽發酵對改善和提升發酵肉制品的風味具有顯著作用。此外,低鹽發酵還促進了發酵肉產品中游離氨基酸和游離脂肪酸的積累,從而促進了更多復雜香味化合物的形成。
新聞來源: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3.2.3 Meat Science│利用過熱蒸汽制備傳統的中國回鍋肉,探索其對脂肪層的質地和風味的影響

脂肪會極大地影響豬肉肚的整體口感和風味。西南大學張宇浩研究團隊探究了用過熱蒸汽(SHS)技術代替傳統的煎炸技術(PCV)對油脂層感官、質地、微觀結構和風味的影響。結果表明,通過過熱蒸汽(SHS預煮15、20、25、30分鐘)制備的回鍋肉與傳統煎炸(PCV)相比顯示出一些相似的混合物和風味。電子鼻結果顯示P25和P30與PCV在整個風味譜中重疊,在GC-MS結果中顯示了十種香氣物質(OAV>1)。不同的是,桑基圖顯示PCV表現出更多的脂肪味,而P25則產生了一種獨特的果味和濃郁的香氣—1-庚醇。因此,P25的感官得分與PCV的感官得分相當(差異不顯著),表明SHS可能是一種工業化加工技術,賦予傳統煎鍋更均勻、更穩定的特性。
新聞來源:國家肉品中心

3.2.4 科研成果 | HS-SPME-GC×GC-Orbitrap技術分析醬香型白酒風味成分

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周期為1年,歷經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其獨特的釀造工藝,造成不同輪次原酒感官、風味具有一定差異。經研究,醬酒生產第五輪次到第六輪次,原酒酯類物質呈現下降趨勢,不同輪次原酒可通過揮發性成分含量進行定級。結果表明,優化后,最佳的萃取條件為:1.1 mm/120μm PDMS/CWR/DVB萃取頭,飽和氯化鈉溶液,萃取溫度55℃,解吸溫度250℃,升溫速度3℃/min;利用該技術對白酒中揮發性物質進行檢測,得到揮發性成分1000種左右;調整信噪比和篩選NIST庫匹配度大于650的化合物,篩選出揮發性成分500種左右,其中混樣、3年、5年、10年、15年、20年、30年白酒中揮發性成分分別為540種、483種、481種、491種、505種、504種、613種;通過主成分分析,年份3年、5年、10年的白酒中主要揮發性成分相似,年份15年、20年、30年的白酒中主要揮發性成分相似。
新聞來源:釀酒科技

3.2.5 LWT | 酶處理對蛋黃蛋白結構特性的影響及其與風味成分的相關性研究

江南大學楊嚴峻教授團隊采用酶處理對蛋黃蛋白的結構特性與風味成分進行研究,并發現酶處理顯著改變了蛋黃蛋白的二級結構,導致蛋白質展開并增加靈活性。這種增強的靈活性有助于通過疏水相互作用、靜電相互作用和氫鍵進行重排。因此,揮發性風味物質更容易與蛋白質結合,導致EYG的風味和質地發生變化。
新聞來源:食品指南針

 
科普信息
 

4.1 各種實驗室常用標準匯總,快收藏~
近日,我要測公眾號發布了各實驗室的常用標準匯總。其中,與感官實驗室相關的為GB/T 13868-2009感官分析建立感官分析實驗室的一般導則,該標準規定了建立感官分析實驗室的一般條件,實驗室區域(檢驗區、準備區和辦公室等)的布局,以及不同區域的建設要求和應達到的效果。本標準的規定不專門針對某種產品檢驗類型。此外,關于其他實驗室的標準也有介紹,又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前往公眾號查看哦。
新聞來源:我要測

4.2【風味科普】金秋時節醉美石榴紅
石榴的整體香氣可以概括為6種,具體包括花香、果香、甜味、木質、泥土/霉味和綠色。有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石榴汁中的揮發性化合物,使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和氣相色譜-嗅聞(GC-O)檢測到石榴中的四類化合物,具體包括萜類(5種)、醇類(7種)、醛類(3種)、酮類(1種)等16種芳香活性化合物。秋高氣爽,正是吃石榴的好時節。快點采買吧~
新聞來源:分子感官科學團隊

4.3 一文讀懂-白酒感官的評價常用詞匯
當我們品味白酒時,會運用各式各樣的詞匯來描繪它的特質與帶給我們的感受。這些詞匯共同構筑成白酒感官評價的標準語言,助力我們更精準、更生動地傳遞對白酒的體驗。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白酒感官常用的標準詞匯吧~   
對于白酒色澤的描述,通常會用到“無色”“透明”“清亮”三種詞匯。常用的口味詞匯有“醇厚”“綿柔”“甘冽”“干爽”等。 此外,還有“苦澀”“辛辣”“回甜”等詞匯。口感是對白酒在口中的綜合感受,常用的詞匯有“豐滿”“細膩”“協調”“平衡”等。余味是指咽下白酒后,在口中遺留的味道和感覺。常用的詞匯有“悠長”“短暫”“干凈”“雜味”等。  
新聞來源:歪馬送酒酒友圈

4.4 漲個小知識|你真的了解咖啡風味輪嗎?
“咖啡風味輪”(Coffee Taster’s Flavor Wheel)最初出版于1995年,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一直是行業的標準,在2016年初完成了21年以來的首次更新。那么,該如何正確打開咖啡風味輪呢?用埃塞俄比亞日曬類的豆子舉例:第一階段為聞干香,在這一階段我們會聞到成熟的水果香氣、堅果類的香氣以及水果類的發酵感。第二階段是聞濕香,可以感受到一定的酒類發酵感以及一些焦糖、黃糖類的甜香氣。第三階段為杯測,杯測時,液體進入口腔中,可以喝到酸甜的質感,以此在外環中去尋找我們生活中對應的水果類、糖類、堅果類等類似的風味,可以具體到某一種水果、食物等等。
新聞來源:熠果國際咖啡生豆

4.5 電子煙原料閾值測定方法
近日,中外香精香料第一資訊公眾號發布了關于電子煙原料閾值的測定方法,讓我們一起學習吧~     
關于電子煙原料閾值的測定條件非常苛刻,需選擇專業聞香師12-15名。品評地點應選擇具有制備樣品條件的準備室和感官評價工作的品評室,室內空氣清新,沒有任何香氣或異味。溫度為20±5℃,濕度為50%-60%間。在感官評價環節,首先對評價樣品采用3-4位隨機數字編碼,濃度從高到低分為6個濃度組由2個空白樣品和1個待測樣品組成。評價員從左到右,分別判斷每個濃度組中一個與其他兩個有差別的樣品,將編號填到表中,并根據描述性詞匯進行描述。實驗結束后,比較評價人員的評價結果和樣品的實際類型,判斷各風味物質濃度回答正確與否(√或x),再根據統計結果使用曲線擬合法(CF)計算。 
以上就是電子煙原料閾值的一整套檢測流程,你學會了嗎?
新聞來源:中外香料香精第一資訊

4.6 燕麥干草的感官檢測和水分測定
燕麥草屬一年生禾本科牧草,其品質好、產量高、 營養豐富、物美價廉,近幾年大規模應用于我國奶牛養殖生產。優質牧草是促進奶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保障牛奶質量安全的基礎。這就使得對燕麥干草質量進行科學評定與檢測顯得十分有必要。其中,對燕麥干草的感官評定要求包含了色澤、形態、嗅覺三方面。在色澤方面,燕麥干草要求表面綠色或淺綠色,因日曬、雨淋或貯藏等原因導致干草表面發黃或失綠的,其內部應為綠色或淺綠色。 形態方面,形態:干草形態基本一致,莖稈葉片均勻一致。嗅覺則要無異味或有干草芳香味并且將樣捆完全打開暴露,觀察樣捆內外層是否有無霉變和結塊。
新聞來源:畜牧行業檢測伙

4.7 仿生系統:電子舌&電子鼻的魔法“感官”
電子鼻由氣敏傳感器、信號處理系統和模式識別系統等功能器件組成。由于食品的氣味是多種成分的綜合反映,當氣味分子吸附在感測材料表面時,會導致體積膨脹、電荷轉移或離子交換,或與離子種類的相互作用,從而改變感測材料的導電性或電阻性。電子舌由味覺傳感器陣列、信號采集系統和模式識別系統三部分組成。電子舌最初的設計思想來自于生物感受味覺的機制。基于電子舌與電子鼻各自的特點與檢測中的優越性,電子鼻與電子舌已有了各種應用與潛在發展領域,國內外已在食品工業、環境檢測、醫療衛生、藥品工業等方面報道了不少研究成果。
新聞來源:維百瑞檢測

4.8 嗅覺可視化技術,了解一下!
嗅覺可視化技術本質上是一種新型的電子鼻技術,于2000年由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NealA.Rakow教授和KennethS.Suslick教授首次提出。
嗅覺可視化技術數據處理方法主要包含圖像處理方法、可見近紅外(Vis-NIR)光譜處理方法和數據融合處理方法。圖像處理方法是從傳感器陣列中提取顏色特征,包括RGB(R:紅色;G:綠色;B:藍色)、HSV(H:色相;S:飽和度;V:色調)和CIEL*a*b*(L*:亮度;a*:紅綠色度;b*:黃藍色度)等,并計算響應差值。可見近紅外(Vis-NIR)光譜處理方法是通過采集該波長范圍下的反射率或者透射率光譜,可以獲得包含被分析物分子結構的數據。數據融合一般分為三個層級,低級、中級和高級融合。近些年。國內外很多研究人員利用機器視覺、近紅外光譜、拉曼光譜、電子舌、電子鼻等技術獲取信息,將有效數據進行數據融合,其結果均優于單一傳感器。
新聞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

 

END

以上就是上周資訊周報的內容啦~不知道嘉心餅的撰寫風格是否合各位磚磚們的心意呢?趕緊動動你們發財的小手,掃描下方二維碼,和我成為好友吧~我們一起談周報、談生活、談理想!
涵二維碼
感官嘉心餅
聲明:
①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感知網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取得授權后轉載。
②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感知網)”的信息,均來源于網絡,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僅供網友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侵權,請速來函告知,我們將盡快處理。
※ 聯系方式 郵箱:service@esensmart.com 手機:13210910866(微信同號)
“感知網”,專注打造國內專門從事人工+智能感官分析服務的平臺。愿為院校、政府機構、食品、化妝品、藥品等行業企業,提供更加全面的多元化、定制化服務。愿我們攜手并肩,共同助推感官評價的落地應用!

手機:13210910866(微信同號) 郵箱:service@esensmart.com
感官評定
感官評定
  • 關注微信

  • 聯系電話

      13210910866
  • 郵箱

      service@esensmart.com
Top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