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2月食品標準新篇:六十項新規,一項感官點睛
2. 2025食品飲料行業全景洞察:風味創新引領新潮流
3.發現最新的香水趨勢:3D香水與蔬菜花園的新鮮成分創造一個新的感官體驗
4.三角試驗法在綠茶飲料差別檢驗中的應用
5.基于分子感官技術解析‘廣東香水’檸檬香氣品質
6.如何判斷大米的含水量是否達到最佳口感的標準?
7.我國蜂蜜執行標準與美國蜂蜜執行標準的區別點
8.【人工感官測試系列】消費者測試方案
01 感官動態
1.1 行業動態
1.1.1 “油茶籽油風味和品質提升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1月22日,湖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組織5位專家,對湖南省林業科學院牽頭完成的“油茶籽油風味和品質提升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成果進行評價。專家組認可其經濟社會效益和推廣價值,認為整體達國際領先水平。該成果由南方木本油料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理事長單位牽頭,聯合多單位完成。項目組優化榨桿結構,創制雙螺旋榨油機,集成溫度和壓力在線監控;創新微波調質聯程熱榨制油新工藝并工程化應用,使油茶籽油提取率達96%以上,較直接入料壓榨工藝提高近20%;開發出富含功能脂質活性成分的高品質油茶籽油,延長了貨架期。該成果為優化油茶籽油生產工藝、提升品質和功能性提供依據,助力湖南油茶千億產業發展,服務糧油安全和鄉村振興戰略。
新聞來源:國家林草科技
1.1.2 食品風味與感官 | 一周熱點文章合集
1月27日,食品加 智食科技公眾號匯總了一批關于風味/感官的論文,涵蓋食品加工、肉類品質、天然鮮味、水果風味、孕期營養、食物減壓、飲料口感等領域,文章題目如下:《由 pH 驅動組裝的大豆肽納米顆粒穩定的高內相乳劑的構建和風味釋放》;《玉屏風多糖對清遠麻雞屠宰性能及肉風味的影響》;《食品來源的鮮味肽:增強風味的生物活性成分》;《黃桃不同成熟階段風味特征的多維分析:化學成分分析和感官評價》;《基于孕前體重指數的健康體重和肥胖孕婦脂肪偏好與脂肪味覺敏感性的相關性研究》;《探索具有不同感官屬性的食物在緩解壓力中的作用:來自甜食和辛辣食物的見解》;《研究蛋白質類型和蛋白質濃度對植物和動物飲料質地和口感感官特性的影響》等,若您對這些論文感興趣,可自行下載查看。
新聞來源:食品加 智食科技
1.1.3 2025年2月食品標準新篇:六十項新規,一項感官點睛
食品伙伴網訊,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2月,共計60項食品及相關標準正式落地實施。其中,4項為代替標準,56項是新增標準,新增標準占比達93.33%。在當月實施的標準里,涵蓋5項國家標準、35項地方標準以及20項團體標準,內容涉及產品或原料標準、規范規程標準、檢測方法標準等多個領域。值得關注的是,與感官相關的標準為T/GXAGS 007-2025《廣西好糧油 廣西香米食味品質感官評價規范》,于2月10日正式生效。這些標準的更新與實施,為食品行業的規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聞來源:食品伙伴網商務中心
1.2 培訓會議
1.2.1 關于召開“第七屆全國食品風味化學與感官分析大會”暨“第三屆全國生鮮營養預制食品研討會”的通知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營養指導工作委員會聯合柳州市人民政府,定于2025年4月27-30日在廣西柳州市召開 “第七屆全國食品風味化學與感官分析大會” 暨 “第三屆全國生鮮營養預制食品研討會”,主題為“風味健康雙向奔赴,生鮮營養預制未來”。此次作為業內極具專業性和影響力的產學研融合活動,會議期間將分享風味化學與感官分析前沿技術,交流預制菜增香賦味及脫腥等核心技術,探討生鮮營養預制食品內涵及在預制菜中的應用,辨識工業食品和預制菜根本區別并達成《科學共識》,還配套青年論壇、閉門對談、博物館、龍頭企業、少數民族特色食品種植加工基地參觀等系列活動。誠邀各相關單位和個人積極組織報名參加。
新聞來源:營養健康食安資訊
1.2.2 SCA Sensory 咖啡感官初中級課程
2025年2月20至2月23日,每天10:00-17:30,在上海市靜安區俞涇港路11號金座9樓902室開設咖啡品鑒課程,3-6人小班教學。考試合格后可獲SCA頒發的Sensory模塊初級及中級證書。課程內容涵蓋學習針對生豆、沖煮咖啡、烘焙咖啡的品鑒方法;影響咖啡品鑒結果的感官生理學和心理學知識;咖啡產品價值鏈上影響品質的因素;掌握鼻前、鼻后嗅覺區別及訓練方法;判斷咖啡酸、甜、苦、咸味道強度及來源;描述咖啡帶來的味覺、嗅覺和觸覺感受;評估咖啡的客觀描述性詞匯;咖啡價值評估方法和表格運用;從品質控制角度學習感官分析及感官評價小組組建培訓以及學習SCA咖啡價值評估表及不同咖啡感官訓練方法。
新聞來源:紫葭咖啡
1.2.3 鑒別等級,提高評茶能力!帶你到茶產區學習茶葉感官審評!
評茶師是通過運用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辨別能力,對茶葉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及葉底等品質因子進行審評,以鑒定茶葉品質的專業人員。本次精心籌備的評茶師課程不僅有理論闡釋,更注重剖析影響茶葉味道的各種因素及其作用機制,培養評茶員系統性邏輯思考能力,準確發現并解決問題,找到每泡茶的最佳風味。2025年2月,邀您前往祁門學習評茶師課程,課程涵蓋一級、二級、三級評茶師班,不僅有六大茶類審評課程,還特別設置紅茶和烏龍茶的審評及拼配課程,其中一級、二級技師評茶師班課程時間為2月22-2月28日,三級評茶師班課程時間為2月24-2月28日。
新聞來源:草木行文化
1.2.4 2025年2月調飲茶 落地操作課培訓班招生簡章
調飲茶是將茶葉與其他食材結合改變風味的茶飲料制作方法,與清飲茶不同。中國調飲以少數民族為主體,具民族性、地域性和時代性。此次調飲茶培訓內容包括喚起感官科學分析與體驗、新茶飲茶類解析與體驗、冷萃茶制作與器具搭配、茶與奶及復配乳制作搭配原理、茶與水果復配搭配原理、氮氣茶/氣泡茶制作與延展、茶+咖制作與延展、茶+酒制作與延展,培訓時間2月14-16日,地點為浙江省陸羽茶學研修院中國陸羽茶學教育集團杭州公共實訓基地的三個校區(杭州西湖區保俶北路52號、杭州濱江區天恒大廈2003、杭州市錢塘區文溯路235號)。
新聞來源:茶道與茶文化茶藝
1.2.5 2月培訓 | 2025年第二期嗅覺測試人員網絡培訓通知
生態環境部惡臭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開展嗅覺測試人員培訓班,提供個性化培訓。證書有嗅辨員和判定師兩類。嗅辨員(能力:嗅辨)需完成惡臭嗅覺測試人員理論培訓(網課)和嗅覺能力測試,還需參加采樣實操;判定師(能力:嗅辨、采樣、配氣)則要額外進行測試方法實操。培訓課程包含惡臭嗅覺測試人員理論培訓,內容涉及惡臭污染基礎知識、國家惡臭標準解析、檢測質量控制;以及線下能力測試及實操培訓(根據報名人數定時間,現場培訓),涵蓋嗅覺能力測試、采樣實操和測試實操。
新聞來源:新疆生態環保產業協會
02 趨勢分析
2.1 2025食品飲料行業全景洞察:風味創新引領新潮流
2025年食品飲料行業風味創新趨勢顯著,深刻影響著行業走向與消費者飲食體驗。(1)風味變革方面,經典煥新,玫瑰、蘋果等常見花果風味增長強勁,“8果2花”潛力大,熱帶水果風味應用廣泛,像瑞幸烤椰拿鐵創新融合椰子與咖啡風味;復合進階,單一風味重“重數”,多重風味重“味型”,如巧樂茲6重巧巧冰淇淋,香辛料與花香搭配創新,酸奶芭蕾木姜子檸檬茶帶來味覺驚喜;養生崛起,“食療養生”成主流,“中式養生水”清淡適口,元氣森林自在水、果子熟了有氣草本系列紅豆薏米水結合養生食材與現代工藝。(2)食材與香料應用上,食材升級,菌菇、芝士受關注,Aji黑松露火腿驚奇脆片餅干融入黑松露,68%消費者喜愛多重芝士風味,樂之雙重芝士味夾心可酥餅受青睞;香料出圈,中式地域特色香料成流量密碼,白象香菜面引發關注,本土香料在咸甜品類創新,海河香菜牛油果牛奶融合獨特食材,西式餐食香料在咸味零食嶄露頭角;成癮持續,酸辣、麻辣等成癮性味型熱度高、回購率可觀,地域酸湯、中式炸雞自帶地域屬性,如魏鐵衣醋噴生炸雞架、虎頭炸潮汕南乳炸雞。總之,2025年食品飲料行業在風味創新上豐富多樣,滿足消費者多樣口味需求,為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新聞來源:食品飲料創新研究
2.2 2025年食品和飲料風味趨勢報告
具有百年歷史的全球食品和飲料行業領先的香精香料開發和生產公司T. Hasegawa發布2025版《Food and Beverage Trends Report》,其憑借在風味開發等方面的創新和專業知識,每年分享發展和研究成果。2025年度風味為紅糖,報告還預測了新興成分、風味趨勢和消費模式:心理健康成分需求增長;腸道健康革命,對有益消化健康成分需求旺盛;復古復興,消費者渴望喚起童年記憶的食物和飲料;隨著GLP-1興起關注營養,減糖和富含蛋白質食品平衡風味和營養;風味逃避主義,食品和飲料提供逃避現實機會;正念蘑菇持續增長。主要味覺趨勢包括:MASHUP MANIA,混合不同文化烹飪元素,吸引年輕一代;RETRO REVIVAL,重拾經典風味激發懷舊情感,吸引中老年及懷舊年輕消費者;FLAVOR ESCAPISM,通過奇幻味道和形象提供逃避現實心理空間,面向尋求情感共鳴和新奇食品的消費者;FUNDAMENTALLY NUTRITIOUS,消費者對食品營養成分要求提高,關注體重管理和健康的人群是主要受眾;TECH-ENABLED FLAVORS,科技應用帶來新風味和產品創新,吸引科技愛好者和尋求新鮮體驗的消費者。詳情可自行前往公眾號獲取。
新聞來源:調味品商情
2.3 味好美發布第25版風味預測,公布年度風味
2025年1月28日,調味品公司味好美發布年度風味預測報告,宣布阿吉阿馬里洛(aji amarillo)辣椒(一種在南美洲種植的辣椒,是秘魯菜肴中的常用食材)將成為2025年年度風味,其成熟時由黃變橙,具水果和熱帶風味,辣度適中,用途廣泛,可增強甜酸味道,為熏烤食物增層次感。味好美《風味預測》第25版還涵蓋2025年風味趨勢,分析定量和定性研究,包括社交傾聽洞察和實地調研,過去25年該報告定義并引領風味潮流。報告要點包括:熱帶風情,借溫暖氣候下的風味、熱帶果蔬、海鮮、島嶼海灘美食開啟味蕾的天堂之旅;炭烤與熏制,以新穎獨特方式通過炭烤和煙熏探索食材天然特性,從蔬菜到甜點醬料皆適用;美味驚喜,以創意且相輔相成的組合方式重新構思經典口味,帶來驚喜愉悅,探索如辛辣與清涼、新奇甜味巧克力等意想不到的美味搭配。
新聞來源:中外香料香精第一資訊
2.4 發現最新的香水趨勢:3D香水與蔬菜花園的新鮮成分創造一個新的感官體驗
隨著植物成分香水日益流行,未來關于“蔬菜香味”香水的對話將更常見。調香師早就在香水中運用蔬菜分子,如今蔬菜在香水中愈發受關注。2022年,L'Artisan Parfumeur推出Le Potager,采用花椰菜、茴香等蔬菜;Officine Universelle Buly推出Les Jardins francalais,突出可食用蔬菜香味。
香水公司也在積極探索。奇華頓的Delight項目中試驗含有豌豆、胡蘿卜等氣味的香水,研究與口味相關的愉悅感特征,轉化為新香水,為香水調色板增添現實觸感。Symrise推出Garden Lab平臺,與營養專家合作,致力于蔬菜研究,探索自然香味世界,利用SymTrap技術從食物垃圾提取香水材料,創造100%天然原料香水,如洋薊、蘆筍等成分的香水,滿足可持續性需求,迎合健康趨勢和植物性產品需求。總之,植物香料研究領域前景廣闊,未來或有更多令人期待的發展。
新聞來源:中外香料香精第一資訊
03 科學研究
3.1 感官技術
3.1.1 三角試驗法在綠茶飲料差別檢驗中的應用
該實驗旨在為綠茶飲料的工藝改進、市場調查以及質量控制提供一種科學有效的感官檢驗方法,采用三角試驗法對綠茶飲料展開差別檢驗。結果顯示,在1%顯著水平下,兩種綠茶飲料在口感、風味等感官特性上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然而,消費者對于這兩種綠茶飲料的喜好程度,在1%顯著水平上卻并無顯著差異。這表明,雖然兩款飲料在感官特性上表現不同,但消費者的偏好并未因此產生明顯分化。綜上,三角試驗法作為一種感官評價方式,能夠精準地對綠茶飲料進行差別檢驗,為后續綠茶飲料在工藝改進、市場調研以及質量把控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和數據參考,有助于推動綠茶飲料行業在產品優化和市場定位上的進一步發展。
新聞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
3.2 智能感官
3.2.1 基于分子感官技術解析‘廣東香水’檸檬香氣品質
“廣東香水”檸檬是茶飲新寵,但其特征香氣物質及形成機制不明。因此,研究運用GC-MS檢測云南巍山、廣東云浮、廣西梧州三地的檸檬揮發性物質,組織感官評價小組評估香氣品質,并通過GC/O-MS結合AEDA、OAV分析、香氣重構等方法鑒定香氣活性物質,基于基因家族分析挖掘呈香物質合成相關基因。
結果顯示,在檸檬黃皮層、果肉和切片中分別鑒定出40、21、33種揮發性物質,云南巍山黃皮層和廣東云浮果肉組織含量最高。感官上,云南巍山和廣東云浮切片香氣更受消費者喜愛,廣西梧州整果香氣品質更佳。以云南巍山樣品提取精油,鑒定出25種香氣活性物質,確定香茅醛和檸檬醛為特征香氣化合物,d-檸檬烯提供背景香味,構建含6大類15個描述詞的香氣風味輪,還鑒定出52個可能參與呈香物質合成的TPS基因。
新聞來源:農業科學微平臺
3.2.2 利用風味組學分析對菊花的香氣特征進行剖析
本研究旨在系統分析傳統中國菊花香氣成分,選取浙江、安徽的杭菊(桐鄉杭菊TJ、德清杭菊DJ)、滁菊CJ和貢菊GJ共4種菊花為樣本。通過感官評價呈現香氣特征,運用GC-MS分析揮發性化合物,以PLS-DA探討差異,用GC-O-MS結合 AEDA鑒定香氣活性成分。研究發現,所有樣品均有明顯花香和草香,酸味低,且各具特色氣味;鑒定出135種揮發性物質,萜烯類為主要成分;右旋樟腦等對風味特征貢獻顯著,1,8-桉葉素等是導致香氣差異的關鍵化合物,并構建菊花精油香氣輪。該研究為菊花生產加工質量控制提供理論基礎,助力菊花產品開發推廣。
新聞來源:食品組學加
3.3 人工智能
3.3.1 基于電子舌、GC-IMS技術和人工感官評價對小兒感冒顆粒的氣味分析及口感改善研究
該研究結合電子舌技術和人工口嘗感官評價優化制劑工藝參數,通過電子舌技術進行制劑工藝優化、樣品矯味、貯存期考察,完成口感改善及矯味處方優選,結果顯示添加矯味劑可明顯改善顆粒口感,添加2%氯化鈉效果最佳;人工感官結果表明,加入1%氯化鈉矯味的樣品與原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余3種矯味樣品與原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3種矯味配方間也有差異,矯味效果D>E=C>B=A。綜上,電子舌和人工口嘗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在中藥矯味處方篩選領域潛力大、前景好。
新聞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
04 科普信息
4.1 為什么咖啡的苦味讓人覺得愉悅呢?
咖啡苦味讓人愉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生理上,咖啡因刺激大腦 “獎勵系統”,綠原酸引發應激反應釋放內啡肽;味覺適應性訓練使大腦將苦味識別為安全有益刺激;咖啡的順滑質地和適飲溫度增強愉悅感;文化上,特定場景反復強化,健康宣傳產生認知偏差;進化角度,人類發展出對特定苦味物質的偏好機制,以獲取生存優勢,且苦味激活的大腦區域與欣賞重金屬音樂相同,暗示對“可控刺激”的審美偏好,是大腦確認安全后的認知獎賞。
新聞來源:用知識為命運護航
4.2 如何評價滋味的變化:2-AFC測試
2-AFC測試即Two-Alternative Forced Choice測試,也叫定向差別檢驗或二選一強迫選擇檢驗,是最簡單的分類檢驗,用于測定人對味覺、嗅覺、觸覺、視覺刺激的敏感度。測試時,參與者需從兩個樣品中識別出含目標味道的樣品,幫助研究人員精確測量對特定風味的感知能力。
實施應用方面,《GB/T12310-2012 感官分析方法 成對比較檢驗》有詳細描述,以鮮味強度評價為例,準備兩組樣品,一組含不同濃度鮮味物質,另一組含不同或相同濃度鮮味物質+鮮味增強劑,參與者品嘗后指出鮮味更明顯的一組,以此確定鮮味差異閾值,了解鮮味物質呈味能力,對調味品和高倍鮮味分子開發意義重大。
新聞來源:用知識為命運護航
4.3 國自然申請季,食品風味化學值得研究的內容是什么?
食品風味化學是極具創新性和實用性的食品科學領域,與多學科交叉,緊密關聯食品工業發展趨勢,其研究重點如下:
研究方向:
風味物質:探究形成機制與調控,挖掘天然風味前體,如研究美拉德反應、微生物發酵中風味物質生成,探索植物微生物中的風味前體。
分析技術:突破高靈敏度檢測,結合多維色譜-質譜聯用技術;發展感官組學與人工智能輔助風味預測。
健康與風味:平衡減糖、減鹽對風味影響,優化植物基食品風味,研究功能性成分與風味協同。
天然風味:生物技術合成天然等同物,從廢棄資源提取風味,研究氣候農業對風味影響。
感官與心理:交叉研究風味感知個體差異、跨模態感官交互、文化特異性風味偏好。
新型載體:發展微膠囊化控釋、3D 打印風味精準定位、納米乳化等技術。
法規安全:明確天然/人工風味界定標準,監測風險物質,順應清潔標簽趨勢。
跨學科融合:神經風味學、風味-腸道菌群互作、元宇宙與數字風味。
未來趨勢與挑戰:聚焦個性化營養與風味定制、人工智能驅動風味創造、碳中和目標下綠色技術。
研究內容:涵蓋風味物質化學組成與分離鑒定、形成機制、風味感知與評價、調控與應用、前沿領域及跨學科研究。研究不僅提升食品感官品質,更為食品工業創新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在植物基食品等方向潛力巨大。
新聞來源:中外香料香精第一資訊
4.4 解碼中國白酒品鑒的“五維金字塔”
在中國白酒市場規模突破6000億的當下,頂級品酒師作為品質“守門人” 與傳統釀造智慧傳承者,其進階需攀越五重境界。第一重是構建系統化知識體系,包括解碼工藝基因,掌握十二種香型核心差異;用感官科學武裝自己,熟記GB/T 33405-2016術語,研讀《白酒風味化學》。第二重是極致開發感官能力,通過基礎感官訓練,用標準溶液校準味覺,記憶ISO標準香氣瓶;升級動態感知,建立“三維品鑒模型”;進行盲品實戰演練,區分香型、識別年份差。第三重是實現經驗值指數級積累,參與制曲、跟蹤陳放過程;設計結構化品鑒筆記模板;參加省級、國家級品酒競賽。第四重是覺醒文化感知力;洞察消費場景,掌握高端宴飲“情感公式”,開發定制化品鑒方案。第五重是職業化認證與終身進化,遵循證書進階路徑,考取相關資質;學習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研究神經感官學;實現商業價值轉化,設計風味公式,構建品牌“感官質量指紋圖譜”防御體系。
新聞來源:白酒品酒師
4.5 啤酒的風味是什么?發酵過程如何影響啤酒風味
啤酒的氣味與滋味彼此交融,難以明確區分,故以“風味”一詞概括。外觀方法進行啤酒感官檢驗時,一般有20-40個風味術語,像麥芽香味、酯香味等,通過異感覺和觀察計量檢驗可找出風味病害原因,生產原料和工藝改變時進行風味鑒定很有價值。啤酒風味受二氧化碳影響,適當含量可協調風味,二氧化碳少會使香氣成分風味閾值變小。啤酒風味是人們嗅覺和味覺的綜合反應,不同釀制原料和工藝使啤酒有不同香氣和口感特點。常見啤酒風味有:印度淡色艾爾啤酒含香蕉、菠蘿等熱帶水果味及花朵等味道,有的還有燈籠椒等味;波特啤酒和司陶特啤酒帶深色水果等味道,入口有焦糖味;小麥啤酒有濃郁丁香、香蕉和蜂蜜味,還有面包和酵母味;棕色艾爾啤酒含多種水果味,口感圓潤柔順,有咖啡等味道;皮爾森啤酒有苦味,有青草等味道;賽松啤酒果味足,還有麥芽等味道。
新聞來源:精釀啤酒認知供應鏈
4.6 如何判斷大米的含水量是否達到最佳口感的標準?
判斷大米含水量是否達最佳口感標準(14%-16%),可從感官、物理檢測、經驗判斷三方面入手。
感官判斷很關鍵:視覺上,含水量合適的大米飽滿、色澤均勻有光澤;干燥多白紋的可能含水量低,發暗、有小水珠的可能過高。觸覺上,手插入大米,感覺松散光滑、抽出后自然滑落則含水量適宜;粗糙刺手、有沙沙聲的可能過低;發粘成團、抽出有阻力的可能過高。聽覺上,揉搓抖動大米,聲音清脆的含水量合適;聲音沉悶的可能過高;過于尖銳脆響的可能過低。
物理檢測可使用水分測定儀,按說明操作,結果在14%-16%即達標;也能采用烘干稱重法,105℃烘干至恒重后計算,結果在標準范圍則符合要求。經驗判斷可通過蒸煮試驗,米飯口感軟糯、彈性粘性適中、香氣濃郁,說明大米含水量可能合適;口感干硬粗糙的可能過低,過于軟爛粘膩的可能過高;還能參考儲存情況,正常儲存無發霉、生蟲、結塊現象,外觀手感正常,含水量大概率合適。
新聞來源:萬達供應鏈
4.7 我國蜂蜜執行標準與美國蜂蜜執行標準的區別點
中美蜂蜜執行標準在多方面存在差異,標準體系與適用范圍:中國蜂蜜主要執行強制性國標GB 14963-2011以及推薦性行標GH/T 18796-2012;美國則由FDA制定和監管,標準分散于多個法規和指南中。在感官要求中,中美存在較大差異,具體為:
中國:標準對蜂蜜感官要求極為細致。色澤方面,要求具有與蜜源植物相匹配的色澤,例如油菜花蜜通常呈淺琥珀色,槐花蜜多為水白色。氣味上,需純正無雜味,精準反映蜜源特色。滋味要求甜潤,杜絕任何異味。狀態應為透明或半透明的黏稠流體,在正常儲存條件下,不應出現結晶異常或分層現象。
美國:標準相對簡潔,主要關注蜂蜜外觀是否正常,無明顯雜質或變色;氣味是否有異味,口感是否符合蜂蜜的一般特性,未針對不同蜜源植物的蜂蜜進行詳盡描述。
新聞來源:蒙臻蜂蜜
4.8 【人工感官測試系列】消費者測試方案
當今消費市場飽和,企業競爭激烈且同質化嚴重,與專業第三方機構合作,運用科學感官分析和消費者研究方法,成為企業突破重圍、提高產品銷量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舉例:一家沙拉醬生產公司希望在產品標簽印“美味”,經消費者測試,120名消費者盲測后80%認同“美味”聲稱,95%置信區間下限高于70%的決策標準,支持印“美味”表述。消費者測試可把握品類更新機會、適應市場渠道變化、滿足消費者核心需求、科學準確進行產品宣稱。
濟南感官分析研究中心是食品伙伴網旗下為食品、日化等企事業單位提供感官分析解決方案的技術服務平臺,占地約700平方米,集研究、應用和品控為一體,配備人工感官分析實驗室、智能感官實驗室、美食開發實驗室等。中心可接相關消費者測試需求。其方法遵循GB/T 41408-2022,周期4-12周,流程包括需求溝通到結果交付等環節,送樣需符合國家安全衛生標準,測試地點在濟南感官分析研究中心或國內其他合作實驗室,評價員和產品數目依情況而定。如果您有消費者測試的需求,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
新聞來源:感官科學與評定
END

周報聯系人:感官嘉心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