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熱點資訊
1.醬香型白酒新國標正式實施
2.廣西香茹怡茉茶業有限公司招聘品控專員
3.2025年全省白酒感官質量鑒評大會
4.免費直播課-智能感官分析技術在食品風味分析中的研究進展
5.泉州海洋生物產業研究院2025年度感官評價培訓活動圓滿落幕
6.研究揭示全球六大零食風味趨勢
1.1 感官標準
1.1.1 醬香型白酒新國標正式實施
6月1日,GB/T 10781.4-2024《白酒質量要求第4部分: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新標準修改了“醬香型白酒”的定義,強調不添加外源酒精及非發酵物質,并增加了醬香型白酒(大曲)和(其他)的術語定義,便于消費者識別。新增了高溫堆積、高溫大曲等術語,規范了生產工藝。在感官方面,引入白酒感官風味輪,采用具象化詞語描述花香、果香等風味,便于監督檢驗和消費者品評。此次修訂借鑒國際經驗,建立了面向消費者的品質表達體系,有利于消費者直觀認知產品特性。
新聞來源:茅臺時空
1.2 感官招聘
1.2.1 廣西香茹怡茉茶業有限公司招聘品控專員
工作職責包括:1.負責原料、包材、半成品、成品的感官及理化檢驗;2.化驗室日常管理;3.設備檢定、維護、保養和管理;4.物品采購申請、試劑配制和保管;5.檢驗記錄整理、歸檔、匯總;6.檢驗標準更新、整理;7.產品留樣和管理;8.協助完成化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審核;9.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事項。
其他要求:食品或茶學相關專業優先,有食品檢驗工證或相關經驗者優先,責任心強,工作細致,具備良好溝通能力,感官檢驗能力突出者可放寬專業限制。
新聞來源:橫州招聘網
1.3 感官前沿
1.3.1 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院士團隊食品頂刊發表“黑茶風味”重要綜述
2025年5月27日,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院士團隊發表題為“Decoding the Secrets of Odor-Active Compounds in Dark Tea”的綜述性論文。該研究系統分類并全面綜述了黑茶中的氣味活性化合物(OACs),探討了其與嗅覺受體(OAC–OR)的相互作用,包括其在嗅覺識別、情緒調節以及通過非鼻腔嗅覺受體介導的健康益處和潛在治療應用。研究發現,OACs在生物活性和芳香特性上遵循“結構相似-功能趨同”的趨勢,結構相似的OACs不僅賦予相似香氣特征,還可能具有類似生理功能。這一發現為風味化合物的健康潛力提供了新見解,首次系統探討了OACs與OAC-OR相互作用介導的潛在健康功能,為食品風味與健康的整合性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新聞來源:綠萃臻研
1.3.2 中國農業大學趙靚教授:郫縣豆瓣發酵微生物與風味物質的研究進展
該文綜述了郫縣豆瓣在發酵工藝、微生物群落、風味物質和生物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研究進展。郫縣豆瓣是川菜核心調味品,其傳統釀造工藝復雜,風味獨特。近年來,研究者致力于通過密封發酵技術和智能設備實現生產現代化,同時保留傳統風味。微生物研究揭示了米曲霉、乳酸菌、酵母等在發酵中的關鍵作用,風味物質分析表明其風味由多種揮發性和非揮發性化合物共同作用形成,生物活性成分如抗氧化肽和降血壓肽也受到關注。未來研究應聚焦于生產標準化、工藝智能化、菌株優化和生物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以推動郫縣豆瓣產業的創新發展。
新聞來源:科學私享
2.1 感官會議
2.1.1 2025年全省白酒感官質量鑒評大會
山東省白酒協會將于2025年6月18日在嘉祥縣召開全省白酒感官質量鑒評大會,會議內容包括:總結、交流全省白酒質量技術工作;品鑒中度濃香、芝香、清香及創新香型等白酒產品,鑒評其風格特點;對全省白酒企業主導產品進行感官質量鑒評;并根據申報評選頒發《2025齊魯白酒酒體設計金獎》《2025齊魯白酒酒體設計優質獎》和《2025齊魯白酒酒體設計創新獎》,旨在推動山東白酒技術品質發展,加強品類創新,筑牢魯酒香型優勢,助力魯酒高質量發展。
新聞來源:酒業商訊
2.2 感官課程
2.2.1 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2025感官質量控制技術研修班圓滿收官
2025年6月4日至6日,2025年感官質量控制技術研修班在河南鄭州成功舉辦。研修班圍繞“精準感知,科學把控”主題,邀請多位專家分享感官技術與消費趨勢以及感官科學技術發展與未來方向等內容,并深入探討感官質量控制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課程涵蓋感官團隊與實驗室建設、檢驗方法實操、感官質量控制放行體系等模塊,學員還實地調研學習了好想你健康食品公司感官質控實操經驗。培訓促進了企業間交流與合作,未來將繼續優化課程,推動感官科學在食品行業的深度應用,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新聞來源:消費者之聲
2.2.2 食品感官培訓干貨:解碼舌尖上的品質把控
6月6日,豐熙舉辦了一場食品感官培訓,邀請瑪氏北京專家高老師授課,20余位來自研發、生產、品控等部門的人員參與。培訓內容包括感官評定的多維度協作(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強調綜合判斷,識別并避免感官欺騙。學員們通過味覺實驗室的酸甜苦咸鮮盲測和嗅覺挑戰,學習用專業詞匯描述味道。工作應用方面,介紹了生產中的“合適性方法”和異常處理的雙人盲測復測機制,確保風味穩定。
新聞來源:豐熙風采
2.2.3 泉州海洋生物產業研究院2025年度感官評價培訓活動圓滿落幕
5月28日至29日,泉州海洋生物產業研究院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農業食品研究所聯合舉辦了“2025年度感官評價培訓活動”。培訓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內容涵蓋感官分析技術核心、嗅覺與味覺理論、差別檢驗及描述性分析等,學員們通過椰奶香氣評估、鱈魚腸感官分析等實驗,系統掌握了感官評價方法。培訓特別強調實操能力,通過“學中做、做中學”模式,幫助學員快速提升專業技能。
新聞來源:泉州海洋生物產業研究院
2.2.4 線上版《SCA感官技能高級課程》
為咖啡從業者獲取Q證提供新途徑,現推出線上版《SCA感官技能高級課程》,10月1日前,對于已完成感官中級課程學習并取得相關認證,只需參加感官高級CVA課程即可成為Q證持有者,課程采用在線直播形式,時間靈活,適合忙碌從業者。課程時間為6月21日至30日晚上19:00 - 21:00,面向已取得SCA感官中級認證并了解CVA體系的人群。
新聞來源:無嶼咖啡NeverLand
2.2.5 免費直播課-智能感官分析技術在食品風味分析中的研究進展
2025年6月11日15:00-16:00,食品伙伴網將舉辦關于“智能感官分析技術在食品風味分析中的研究進展”的免費直播課。主講人邵伯悅是食品伙伴網感官分析研究中心的智能感官工程師,專注于智能感官技術在食品行業的應用與創新,精通電子鼻、電子舌、電子眼等儀器,實踐經驗豐富。課程將介紹智能感官分析技術的優勢、模塊組成、工作原理,并結合實際案例分析其在食品風味、口感及外觀分析中的應用及未來發展趨勢。
新聞來源:食學寶
3.1 研究揭示全球六大零食風味趨勢
人工智能技術分析發現,南瓜、酸黃瓜、蜂蜜等成為全球新興零食的核心創新風味。GlobalData的AI Palette平臺篩選出六大核心風味元素,基于消費者互動數據將其劃分為“高增長”與“高參與度”類別,助力品牌滿足消費者需求。盡管零食行業面臨關稅、通脹、競爭等挑戰,但通過創新風味和原料的應用,或對核心品牌進行升級優化,成為推動零食品類增長的關鍵策略。南瓜、酸黃瓜、木薯淀粉、熱蜂蜜、豌豆和抹茶粉等原料因獨特風味和健康特性備受關注,為零食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契合新奇體驗、環保和天然的核心消費趨勢。
新聞來源:月球尋香
周報聯系人:感官小安